Hong Kong Island by-election, 2007 Pro-democracy pre-elec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is page is being translated from the article [[:{{{ci}}}:{{{art}}}|{{{art}}}]] in 0%,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article lacks some sections or a correct language use.
You can help Wikipedia following the translation from [[:{{{ci}}}:{{{art}}}|original article.]]

The Hong Kong Island by-election, 2007 Pro-democracy pre-election was a primary election held for the selection of a unified candidate for all the parties representing the Pan-democrat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pro-democracy camp", in the Hong Kong Island by-election, 2007.

Contents

[edit] Scope of Pan-democrats

The pro-democracy parties and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ordination are Democratic Party, Civic Party,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The Frontie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Neighbourhood and Workers Service Centre, Civic Act-up, Civil Human Rights Front, Women's Alliance (婦盟)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1]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was be organized by Frederick Fung, Emily Lau, Ronny Tong and Joseph Lee (李國麟)[2]

[edit] Selection mechanism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for the Democrat candidate consisted of a public debate, an opinion poll and primary elections. The weightings for opinion poll counts was 50%, the 300 delegates 30%, and the Legislative and District Councilors 10% each:

  • a debate was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n September 24.
  • after the debate, the 25 pro-democracy Legislative Councilors, the 28 pro-democracy Hong Kong Island District Councilors and 300 delegates (30 each from the 10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ed in a primary election.
  • an opinion poll of at least 1000 eligible voters was carried out by HKU POP between 25 and 29 September.

The debate format is based on the ones held for the 2007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University professors Ma Ngok (馬嶽), Chan Kin Man (陳健民) and Benny Tai (戴耀廷) agreed to question the candidates while culture critic Leung Man-tao (梁文道) has agreed to act as moderator. 100 members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ed and asked questions.[3] The debate was broadcast live on television and radio. Rev. Chu Yiu-Ming (朱耀明) acted as the returning officer for the voting.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cost an estimated HK$140,000, the result announced on September 30.[1]

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是指泛民主派就Hong Kong Island by-election, 2007中,選出一人代表泛民主派參予是次補選的初選機制。

[edit] 背景

Hong Kong Island by-election, 2007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三次進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補選將於2007年12月2日舉行,以填補於2007年8月8日在廣州病逝的馬力在港島區的議席空缺。

2007年夏季馬力的癌病開始轉趨惡化,癌細胞並不斷擴散至各主要器官,他需再度北上到廣州醫治;可惜馬力於8月8日下午2時因結腸癌醫治無效逝世,終年五十五歲。依據法例,他遺下的席次需要進行補選,由於只有一席,所以變成單議席單票制,唯選區即香港島全島。

由於是次選舉均集中在一個席位上,而補選出來的任期只有約八個月,因此成為各大政黨爭取的目標,主要形成泛民主派和建制派之爭。

與歷屆選舉不同的是,泛民主派為避免出現自己人鬥自己人的情況,多個政黨協調出泛民主派初選。這次補選泛民主派的最終候選人將會由初選產生[4]

[edit] 成員

[edit] 負責人

是次泛民主派初選會由四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統籌,包括馮檢基,劉慧卿,湯家驊及李國麟。[5]

[edit] 政黨成員

  • 民主黨
  • 公民黨
  • 前綫
  •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
  • 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
  • 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
  • 街坊工友服務處(街工)

[edit] 個人成員

  • 陳方安生
  • 何秀蘭
  • 李國麟
  • 鄭經翰

[edit] 初選

初選會分三部份進行,民意調查、辯論及泛民人士投票。

[edit] 分數機制

香港大學會負責整個計分機制。 然後,25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28位泛民主派區議員及300位泛民主派人士(十個泛民組織各10票)會為初選進行投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在9月25日至9月28日 會向不少於一千(1000)名港島區合資格選民進行電話調查。民意調查佔50%,300個民主派人士佔30%,最後,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員各10%。 朱耀明教授負責整個泛民主派初選的計分機制。

[edit] 日期

  • 9月16日:達成了初選的安排。
  • 9月18日:協調並同意分數機制。
  • 9月24日:進行辯論及泛民人士投票。
  • 9月30日:公佈初選結果。

[edit] 經費

泛民主派初選大約需使用港幣14萬元。費用由兩候選人攤分。當選者需申報選舉經費。[1]

[edit] 候選人

  • 陳方安生:前政務司司長、政制改革核心小組組長

陳方安生在2007年9月11日上午於香港小童群益會總會舉行記者會宣佈參選[6]

  • 勞永樂:社會民主連線副主席、前立法會醫學界議員[7]

勞永樂醫生一直沒有公開表明參選,但最後代表社民連出選。

[edit] 民意調查

由港大民意網站調查了在9月25日至9月28日超過1000名港島區合資格選民。

評分項目 支持陳方安生 支持勞永樂
港大民意調查(1044人) 81.1% 18.9%

[edit] 初選辯論

勞永樂和陳方安生在9月24日7時在堅道明愛禮堂出席論壇,向300個泛民團體代表和100名市民[8]簡介政綱,論壇形式參考3月的特首選舉辯論,二人不會直接互相質問,但可回應另一參選人的提問,三位大學教授及著名政治學家馬嶽教授,陳健民教授及戴耀廷教授在初選分別向兩位候選人各提問3條問題,除學者質詢外,也要回答在場泛民代表及市民提問[9][10][11]

著名文化界學者梁文道應邀主持是次辯論,另外五間本港電視台及三間電台現場直播整個辯論過程。

[edit] 陳方安生政綱撮要

  • 民主管治
    • 推動2012年雙普選
    • 維護高效率及高士氣公務員隊伍
    • 透過良好管治加強問責,改善民生
  • 教育
    • 加強特區政府、教育界及家長間的溝通
    • 支持小班教學、關注副學士質素、改善幼兒教學質素


  • 經濟
    • 維持公平競爭環境、保障知識產權及消費者權益
    • 創造就業
  • 社會公義
    • 關注弱勢社群、改善貧富懸殊
    • 支持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檢討醫療融資方式
  • 可持續發展
    • 成立跨部門小組處理空氣污染及全球暖化問題
    • 按可持續發展原則釐定城市發展及文化保育政策

[edit] 勞永樂政綱撮要

  • 落實全面普選
  • 取消區議會委任制
  • 維護法治、反對釋法
  • 保障言論自由、開放大氣電波
  • 停止公營事業私有化
  • 改善貧富懸殊
  • 保障勞工權益
  • 性別主流化
  • 尊重少數族裔
  • 增建公屋、復售居屋
  • 維護全面公平的醫療環境
  • 關注環境保護
  • 12年免費教育
  • 制訂全面的文化、保育及藝術政策[12]

[edit] 投票代表

300位出席論壇的泛民代表將會投票推選其中一人作為候選人,結果會連同月底完成民意調查後,進行點票。最終的論壇日期要待泛民的會員大會決定。

[edit] 投票團體(各10票)

  • 民主黨
  • 公民黨
  • 前綫
  •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
  • 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
  • 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
  • 街坊工友服務處(街工)
  • 公民起動
  • 民間人權陣線
  • 新婦女協進會

[edit] 投票立法會議員

  • 李柱銘
  • 楊 森
  • 李永達
  • 何俊仁
  • 張文光
  • 李華明
  • 鄭家富
  • 單仲偕
  • 涂謹申
  • 馮檢基
  • 陳偉業
  • 鄭經翰
  • 余若薇
  • 梁家傑
  • 吳靄儀
  • 湯家驊
  • 劉慧卿
  • 梁耀忠
  • 梁國雄
  • 劉千石
  • 李卓人
  • 譚香文
  • 郭家麒
  • 李國麟
  • 張超雄

[edit] 投票區議會議員

  • 阮品強
  • 楊浩然
  • 鄭麗瓊
  • 何俊麒
  • 甘乃威
  • 梁淑楨
  • 黎志強
  • 陳耀德
  • 梁兆新
  • 曾健成
  • 李慶偉
  • 柴文瀚
  • 楊小壁
  • 朱偉祖
  • 李建賢
  • 曹漢光
  • 古桂耀
  • 謝永齡
  • 何秀蘭

[edit] 結果

在投票的18名泛民立法會議員中,陳太得15票,勞永樂有2票,1票屬廢票;在區議會的大約19名泛民港島議員中19人投票,結果13票投向陳太,2票支持勞永樂,4票屬廢票或問題票;在團體票方面,陳太獲得141票,勞永樂得79票。

另外,港大民意網站調查了超過1000名港島區巿民,47%支持陳太,10.9%支持勞永樂,29.9%則兩人都不支持。

評分項目 佔總分比例 支持陳方安生 陳方安生得分 支持勞永樂 勞永樂得分
港大民意調查(1044人) 50% 81.1% 40.6 18.9% 9.4
泛民團體票(264票) 30% 141票(64%) 19.2 79票(36%) 10.8
泛民港島區議員票(19票) 10% 13票(87%) 8.7 2票(13%) 1.3
泛民立法會議員票(25票) 30% 15票(88%) 8.8 2票(12%) 1.2

註:全部百分比已扣除「中立」、「皆不支持」或「廢票」。

按照泛民代表的初選計分機制計算,陳方安生得分77.3分,對手勞永樂得22.7分。

由於陳方安生勝出,因此「代表」出選,而勞永樂則宣布退選,讓陳方安生出選。

[edit] 影響

由於是次泛民主派初選是香港選舉歷史上首個初選機制,多位議員皆希望可以成為以後進行同類選舉的參考。

[edit] 參考資料

Languages